
在2021年的夏季,新冠肺炎在台灣散播開來,好像晚了世界一年,我們也開始了三級警戒的生活。
這樣不能外出的日子,一滑開 FB ,朋友動態不再是打卡美食、旅遊美景,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烹飪的菜餚、烘焙的蛋糕,長出新葉的盆栽,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各式創作。
一直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奔波的我,則是在這樣的氛圍下,強烈感受到時間和空間同時失控感到非常焦慮,因而動念開始學習收納、整理家裡。
30天的成果
利用收納四步驟,一次只整理一種物品。
- 集中:把同類型所有東西集中
- 篩選:把壞掉的、用不到的東西捨去。
- 分類:依據使用習慣分類。
- 上架:收納整齊,並放在適合的動線上。
篩選這一步,這一個月來斷捨離掉了許多物品。
二寶已經快要兩歲,嬰兒時期的用品已經不需要了。把學步鞋、嬰兒車、擠乳器、玻璃奶瓶、坐不下的餐椅、太小的衣服褲子、不適齡的玩具,都送給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媽媽們。
我的衣櫥裡,清出了多年沒有使用的包包,生完小孩早已塞不進去的牛仔褲,不再適合奔波職場媽媽的漂亮高跟鞋,讓它們不要再躺在櫃子裡,而是到能展現物品美麗的地方。
還有數量過多的餐具、小孩不買單的繪本、過時的旅遊書、冰箱裡過期的調味料、彩妝保養品試用包,許多以前總想著有一天還會用上的東西,幾天內果斷的說再見了...。
一千六百個漫長日子的累積
目前住的地方是我在結婚後遷入,有我和先生分別從原生家庭帶來的物品。經過一千六百多個日子,我們為了生活所需,以及陸續加入家庭的兩個寶貝,添購了許多東西。
這次是搬進來後第一次大整理。整理的過程發現東西真的太多太多,遠超過我們目前的需求。五年日子說短不短,經過新婚兩人世界,懷孕生產,兩個孩子共同生活,仔細想想,每個時期的狀態都大不相同,而需要的物品也會漸漸改變。
以前總想著
「客廳好亂,等放假的時候,我要好好整理孩子的玩具。」
「好多褲子穿不下,等孩子大一點,我要開始運動。」
「買了好多書沒看,等有空的時候,我要認真閱讀。」
想起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個句子:
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艱難的時候,才決定要快樂。–美國達人秀罹癌歌手Jane
我也不能等到生活不再忙碌時,才決定要整理。
何況整理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,家庭的需要時時刻刻在修正,擁有的物品也需要與時俱進;而維持清潔、量出為入、隨手歸位的習慣,也需要時間慢慢養成。
整理是一輩子的事
可能被廣告行銷洗腦,以前總覺得改變是可以立即見效的。
購入美容課程,臉上的痘痘就會立刻消失;繳了健身房月費,體態就會變得輕盈;買了多益題庫,英文成績就會大躍進;參加理財課程,馬上就會變成百萬富翁。
學習收納技巧並好好大整理一次,家裡就會永遠整齊了嗎?
如果早知道不會馬上得到那樣速效的結果,當初的選擇會不會不同呢?
在清空書櫃頂層的「隔天」,我發現那裡又開始堆了些東西。現實和理想總是有些距離,物品的累積,習慣的養成,都是日積月累而來,不是一朝一夕容易改變的。
但就像我很喜歡的一句話:
「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,當你決定要出發的時候,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。」✩朱栗的 FB 粉絲團。最詳細完整美食景點介紹✩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ulieslifelog/
★朱栗也有 IG 囉!即時更新好吃好玩訊息★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julieslifelog
留言
張貼留言